1)第五百二十九章 分而裂之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入舒县的部队并不多,只有四千余人,大部分禁军士卒和八万俘虏,驻扎在城外的五座军营。

  骚扰百姓的事情没有发生,包括还留在城里的那些世家大族,刘襄并没有找他们的茬。

  这些没有渡江南逃的人家,甭管是什么原因,终究是选择了服从朝廷管辖。

  那自己就不能太粗暴的对待他们,毕竟,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政治倾向,如果不想把江南的士族逼得一心一意的反自己,这批人最好不要苛待,他们是人样子,要给扬州、荆南和交趾的人看。

  想瓦解南方人的抵抗意志,降低统一天下的难度,就不能过于粗暴,一味的强攻硬打,可不是好办法。

  而且,甄选俘虏,编练新兵,才是重中之重。

  进入庐江以来,并没有强攻城池,但不代表所有城池都不用强攻,总会有人死守的,即便再不愿意,攻城战也是避免不了的,特别是淮水岸边的几座县城。

  刘勋直到现在也没有派来使者,说明他一点投降的意思都没有,那就得做好攻城大战的准备。

  爱惜百姓不假,可战争就是战争,需要拿人命往里面填的,他舍不得禁军士卒,就只能编练一些炮灰部队。

  比如甄选出来的五千世家豪强子弟。

  刘襄知道里面有很多人出身支系,甚至世代受压迫,可他没精力分得那么清楚,汉代讲究血脉、宗族,他只能顺应潮流,利用连坐之法,消减仇视他的人群。

  当然,这些人肯定不会一杀了之,太残暴了,影响名声,所以会给他们一个机会,编入罪营,做敢死队。攻城战的时候,冲上去消耗守军的箭失,如果有人命大,能够活下来,战争结束之后会转入苦役营做工。

  之所以设立罪营,并不是临时起意,是为了应对宗贼。

  汉代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并不像现代那么发达,还没有开发出来。

  这里跟北方边郡差不多,都是多民族杂居的地界,士族的势力,相对较弱。

  唯一的区别,就是山越的战力比不上胡人。

  可朝廷重视北疆防御,有各路大军驻守,且不断的发配罪囚,胡人又经常南下劫掠,几个方面一综合,北方的大宗族真心不多,其家多为边郡武将。

  江南不一样,山越虽然野蛮,但战力确实是不如胡人的,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畜牧业不发达,机动力差,所以民间是能够抵抗山越劫掠的。

  几百年以来,宗族报团的风气非常重,也就诞生了江南的一大特产:宗贼。

  以血脉为纽带,有人有钱有土地,然后报团抗税,要是打不过官府的镇压,就举族迁徙,成为流寇,劫掠地方。

  荆州、扬州多有宗贼作乱,以长江南岸最为严重,这是平定江南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想对付宗贼,只靠给底层百姓分田的效果,怕是不那么理想。

  手段要更加严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