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98章 策对_三国:汉中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积蓄之弊,然若推之与中原,恐比光武度田更难,恐比所杀之人自当远甚光武皇帝。”

  光武帝在其登基之后,所实行最大的政策便是度田。当时为查清土地,征收赋税,向中原地区推广度田。光武帝因河南尹及诸郡守十余人度田不利,下狱诛杀,接着中原地区发生暴乱。后光武帝出兵镇压,软硬兼施之下,平息了这次叛乱。相比于后世老朱动则数万人案件,度田案所杀之人反而少了些许。

  至于光武度田失败与否,在刘禅眼中亦有成功之处,亦有未成功之处。不可否认的是,在光武度田之后,人口户籍都有所增加,终后汉一世,都有实行度田制度,然具体落地有几分成色就不得而知了。

  大汉这些年推广的田政是光武帝度田政策的加强版,然而实施下去却也有阉割。推广有成果的便是让那些土地不够的百姓分到了足量的土地,利用土地与豪强士族做交换,承认他们手上拿出来的那些土地,以换取他们名下的公田,在族内进行自我流转。以及对于那些官吏名下的田亩进行限制,不得超过额定田亩数量。

  刘禅握着剑柄,坦然说道:“田制、选官制、官制若不改制,我大汉与两汉有何异之?”

  山涛微微拱手,说道:“陛下欲改两汉之制,首不在田政、亦不在官制,而是在选官任贤之上。若有贤能干吏,陛下度田,亦或改制,将是不难。若是官吏不贤,将上乱于国,下乱害百姓,此当重中之重也!”

  “臣观陛下国中选官之制,虽行以阳嘉新制,然未改其本。察举之制首在举荐之人,逆魏以中正选官,所出官吏多是士族之人,贫寒之士难以出头,我观陛下国内,虽有武担学宫,但亦是杯水车薪,不改其本色。”

  山涛关于选官制度的评价,戳中了刘禅的心思。

  来自后世的刘禅岂能不知道未来是科举制的天下,然而他的现在的处境很是尴尬,他手上缺乏出现科举制的客观条件。别看隋唐就有科举制度,但大部分官吏依然是士族。直到宋朝之后,科举制才彻底成为中国的选官制度。这也是为什么刘禅没向察觉制动手的原因所在。

  刘禅缓了缓,说道:“卿既知我大汉选官之弊,不知有何高见?”

  “启禀陛下,臣以为其关键之处举官任贤之权操之于谁手。察举之制度,重在他人举荐,陛下所行阳嘉卷考之制不就是于公平与试者资格之上所思。”山涛应道。

  山涛这句话倒是把刘禅点醒了,其实察举制与科举制关键区别不就是在于参加者的资格上。科举制真正完成蜕变不就是士子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才能考试,而是使用‘投牒自进’的方式。之后的会试、乡试等一系列不同资格的考试不就是在那些资格上做文章吗?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