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41章 《扬水论》_三国:汉中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建兴十九年,七月。

  时过午间,正值饭点,刘禅放下了手中的公务,吃着由太子刘璿所献上的稻米。

  口感虽是与其他稻米并无区别,刘禅却也吃出了不一样的味道。不仅是因为刘璿是自己儿子的缘故,还有其身为太子却能有这份脚踏实地的精神,颇感欣慰。

  刘禅多年以来,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儿子们吃着百姓所出的衣食,用着百姓所奉上的东西。自身远离了基层,也忘却了大汉的根本在于百姓。等他们上位之后,制定于百姓不利的政策,对压榨百姓,劳役百姓产生了心安理得想法。

  不知道后代子孙如何,但这个太子确实能够让自己满意。毕竟在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王朝二代是道坎,越过了可以绵延二三百年,跨不过就是二代而亡。

  至于为何有这样的关系,刘禅如今却也能明白一些。二代皇帝虽有开国皇帝打下来的基础,但论治理天下的难度而言当不逊色于开国皇帝,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治理一个新的大一统王朝上,开国皇帝因自身的威望以及个人出色的能力,可以处理任何挑战他权威的人。

  到了二世皇帝上,因自身的威望不如开国皇帝,又面对开国之君手下的骁勇悍将和韬略谋臣,其政治手段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在国事上,天下大乱到大治可没那么简单,需要出色治理才能,或者加点军事才能。

  因此在二代皇帝身上,其能力出色与否便成为了关键所在。

  明白了这点,去看汉文帝。他能从一个小小的代国藩王到执政天下的大汉天子,其政治手段及治理才能上比刘邦当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汉文帝的一些政策以及任用的人才,都到恩泽景帝、武帝身上。

  汉文帝做的很多事情,不能深思。一深思就会发现文帝留下的后手,基本上是奠定了大汉百年国运。

  不谈最广为人知的黄老之治,来谈论七国之乱以及武帝北伐上。

  汉文帝采用了移民实边、入粟拜爵等政策,增强了边疆上的自卫能力。同时武帝之所以能有大规模的骑兵部队,与汉文帝的《马复令》关系莫大,而提出者则是汉文帝为汉景帝选定的太子家令晁错。

  马复令的核心就是储备大量战马,战略储备完后,汉军出动的骑兵规模比匈奴还大。也就是自文帝起,有全国资源的加持下,汉军骑兵超过匈奴骑兵仅仅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武帝之所以能完成开西域,破匈奴,大集权等建树,可不是一朝而就,而是在文帝时期就打下来的基础而完成。

  在后来的七国之乱上,汉景帝只用了几个月就平定了。他用的内部谋臣是晁错,军事统帅是周亚夫,夺旗将校是李广。然而这三个人全都是汉文帝留下来的,李广的少年得志,离不开汉文帝吹捧。

  当大家把注意力都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