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86章 财政_三国:汉中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剩余的日子赶路到首都,进行上计,让中央核查财政情况,并在元旦朝会要整理出来年的财政预算。

  而到蜀汉却有变化,早些年大汉仅只有益州一个州,由于其产水稻。而稻谷丰收又在十月,比栗的丰收晚些时日,又因为加上益州不大,于是诸葛亮下令往后推迟一月,便是‘计断十月’。及大汉一统凉州及关中,此律条便一直未改。

  刘禅又给王平的问好的奏疏,敷衍了一句话,说道:“情况如何?此三人可有认罪?”

  廖立摇了摇头,说道:“王奉、张展已经供认不讳,而江原县长朱游拒不认罪?”

  闻言,刘禅看向廖立,问道:“江原县属吏可有盘问?”

  “启禀陛下,江原县属吏多数有言县长朱游贪墨官谷,而唯有主簿常播、杨玩二人言辞一致,认为县长朱游并无贪墨官谷。”

  刘禅微微蹙眉,继续问道:“可有证物?”

  “朱游家中并无官谷。”

  刘禅脸色微冷,说道:“时过二月,至今人证口供不一,又无物证,如何能评断朱游贪墨官谷,莫非荒唐之事乎?若是不假,为何不能核查清楚。”

  “传令。”刘禅站起身子,大声吩咐道:“令谏议大夫费诗严查此事,务必在朕东征之前,水落石出。”

  官谷贪墨,一是涉及到犯罪人是官吏,二是贪污上缴中央的官谷,故在大汉是砍头重罪。此次又是发生在天子脚下的江原县,历经了二个月没有进展,不得不让刘禅注意。

  毕竟朱游是否真贪污官谷,归根到底还是吏治,不能马虎。

  “诺!”廖立应道。

  刘禅挥了挥衣袖,坐回榻上,拾起了笔,顺口问道:“大皇子到何处了?”

  刘禅北巡北地郡,自领单于后,特意留下刘璿在凉州及关中理事学习,并让他协同张就、杜恕、吕乂等凉州地方及北台官吏管理编撰《道国律》。

  在张皇后去世前后,刘璿曾回朝送葬。后刘璿又北上北地郡,替刘禅巡视北疆诸胡部,以拉拢鲜卑、羌人诸部。这次元旦让刘璿回朝,乃是欲册封他为太子,彻底确定名分,以为督国理事。

  殿下,廖立放下搁笔于架上,说道:“启禀陛下,大皇子行至汉中,问候上丞相后,又从汉中南下,元旦朝会,将能还朝。”

  刘禅翻开奏疏的手停顿片刻,说道:“上丞相以为如何?”

  廖立微微颔首,说道:“上丞相评曰‘大皇子严明理政,长勤国事,短于兵略。让其平定乱世,略有不足,而若天下安定,必能为明君也。”

  顿了顿,廖立低声说道:“臣听费祎曾言,大皇子侍奉上丞相左右,形影不离,昼出晚夜,上丞相甚爱大皇子。”

  刘禅轻笑一声,对于自己这个大儿子,他还是很满意的。

  刘璿自从北上修律之后,对于律法甚是痴迷。修《道国律》期间,不辞辛苦地前往武威郡,向武威太守律法家杜恕请教律法,与驸马爷杜预寝食同住,甚是亲密。

  后至关中跟随诸葛亮左右,又学习了《韩非子》《管子》二书,西北政务皆有涉猎。如此勤奋刻苦,大概与其母王夫人的言行教导及师父张温严格要求有莫大关系。

  经诸葛亮考察之后,对刘璿的品行赞不绝口。更让诸葛亮喜欢的是刘璿精力旺盛,有自己卷王风范。

  刘禅摊开奏疏,淡淡说道:“大皇子能力未达,还需历练,不可过分夸赞。上丞相与朕往来谈论之言,不可外泄。公渊,切记之!”

  “诺!”

  五旬有余的廖立,也不像早些年自恃才高,外放狂言。如今的他经历世事,成熟很多,性格内敛一些,也能收得住秘密。就是常年跟随刘禅身侧,四处奔走,身体差了些许。

  (今天有事只能一更)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