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08章 访贤_三国:汉中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了防止大汉追究杜畿这种逆魏高官,不得已的自保之举而已。

  刘禅嘴角上扬,他对于京兆杜氏甚有好感。不仅是因为杜恕、杜预父子,还有杜如晦、杜甫、杜佑、杜牧这种名传千古的人物。

  京兆杜氏可以追溯到南阳杜氏杜周,后武帝迁以豪族迁于茂陵,遂入关中。而其子杜延年,乃西汉麒麟阁十一位功臣之一,又迁于杜陵,此便是京兆杜氏起源。

  作为统治者来说,或许不喜欢这种士族门阀,但又不得不承认,正是这批士族大夫,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

  千年的京兆杜氏如同太原郭氏般,从汉到唐又到现代。每个人读史或许厌恶士族的软弱性,但有可能自己的祖先可能也是属于宗族的一部分。

  毕竟在封建时代由于生产力之类的原因,人类不得不抱团取暖,面对困难更多的是族人间的互帮互助。一旦生产力发生了变化,这种以宗族、家庭为单位的社会自然会为之瓦解。

  就在刘禅看着杜氏阀阅之际,杜恕带着族人连忙从府内,仓皇而出,跪地叩首,说道:“汉民杜恕拜见陛下,愿陛下长乐未央,嘉福永寿。”

  “免礼罢!”

  杜恕惊魂未定地站起身子,拱手说道:“陛下若不嫌在下府中简陋,可入在下府内歇脚。”

  刘禅面容温和,双手下压,笑道:“朕巡视京兆附近百姓复耕情况,又至杜陵瞻仰中宗中兴之业,念起麒麟阁十一功臣,闻杜幼公(杜延年)后人久居此处。故特来看望而已,你等不必惊慌。”

  刘禅口中的中宗,乃是西汉孝宣皇帝刘询,在其治下大汉的文治武功达到巅峰。与前帝汉孝昭皇帝之治,共称为昭宣中兴。

  嗯!汉的庙号之中,宗祖可用同号,如世宗汉武帝、世祖汉光武帝。

  听闻麒麟阁及杜幼公等词语,这让作为贼臣及贼臣之子的杜恕,不由稳定住了情绪,恢复平静之色。身后的杜氏族人也不由长出口气,生怕眼前的大汉天子把他们治罪。

  在羽林卫检查无误并接管杜府的守备之后,刘禅遂与众人进入府堂。族人散去,唯有刘禅、杜恕等几人。

  刘禅直入正题地说道:“不瞒务伯,朕欲安关中。问世英关中可有能助朕一统天下,治国安民,兴复汉室之贤才。鲁侍中举荐卿出仕,言卿有治国大才,曾数上疏谏曹叡,言其治政之过,但皆不被其重用,又致使司马懿怨恨。”

  司马懿担任大将军之时,有人为了迎逢司马懿,征辟司马懿患有精神病的弟弟任职。杜恕特上疏给曹叡,指名道姓地批评司隶校尉孔羡以及司马懿,希望曹叡能够重整吏治,特别关注吏治。结果就是得罪了司马懿,外放到地方上任官。

  “是故朕以为卿既有大才,当不以庸人待之,又恐卿因身份之故,心有顾虑。特不畏辛劳驱车前来,望卿教朕中兴大汉之策。”说着,刘禅便向杜恕拱手,表示自己的诚恳。

  杜恕那见过这种阵势,连忙阻止刘禅行礼,说道:“在下不过庸才,无知之人,某不敢自持,当驱车前往长安,又岂敢让陛下如此辛劳。”

  顿了顿,杜恕见刘禅如此诚恳,说道:“在下不知大汉内情,只是陛下既问,在下斗胆妄言一二,若有得罪请陛下宽恕。”

  “请卿试言之~”刘禅正色说道。

  杜恕沉吟少许,拱手说道:“今天下三分,汉占西土,已有战国秦人之势。昔秦纳法家,以商鞅变法,虽有雄霸六国之势,但无安六国百姓士族之能,遂二世而亡。今逆魏之学者,师从商鞅、韩非子,崇尚法家之术,鄙夷儒家治学,当属不应。”

  (地图晚些时候,发在书评区加精!)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