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58章 避其锋芒_三国:汉中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仗,汉军已是强弩之末,加上雪天将要来临。不如就地休整,给将士放年假,让士卒分批回乡,以解思乡之情。

  诸葛亮自当知晓这件事,说道:“臣以为车骑将军此策甚好,故已令威公、承明二人规划诸部归乡事宜。”

  顿了顿,诸葛亮关心说道:“陛下离成都已近一载,若是辛苦。不如暂且归都。待关中安定,或至明年春时。陛下可再北上关中,以抚关中士民之心。”

  刘禅负手背腰,沉声说道:“诸将军都留守关中,朕又岂能弃军还都,朕自当与诸将军同甘共苦,共克关中。况且宫中之事一切有太后负责,府中之事亦有蒋长史主政,成都无忧也!相较成都,关中需朕坐镇,以鼓舞士气。”

  由于常年北伐,刘禅督军在外。大汉的政治体制早已经适应了这种情况,除非紧急事务,不向刘禅禀告。

  “陛下英明,此举定能激励我军将士,大振士气。”诸葛亮欢喜地说道。

  刘禅摆了摆手,感慨说道:“此乃朕应当之举。朕已命凉陇官吏购买羊、狗、鸡等生禽送到军中,以慰今年正月未归乡将士们思乡之情。同时可挑选善艺之人,巡览诸部,以庆正月。”

  大汉十几万大军不可能让所有人都能回去,只能挑选部分士卒归乡,大部分者要留驻关中,对于未回乡的士卒肯定要安抚士气。刘禅只能借鉴后世的一些劳军做法,用食物以及才艺让将士们忘却思乡之情。

  说话间,围攻骆谷水营地的魏军在号角声中撤下,骆谷水营地又被魏延坚守下来,顽强地屹立于骆谷水河畔。

  刘禅见状,不由拍了拍树干,赞叹道:“文长实乃虎将也!”

  诸葛亮吩咐左右,说道:“命子旭率军接应文长。”

  “诺!”亲卫应道。

  诸葛亮指着下山的路,说道:“陛下,文长撤军。此地将危,我等在此地不可久留。”

  刘禅沿着小路,小心翼翼地扶着树干下山。刘禅在亲卫的帮助下跨过沟壑,又伸手扶住诸葛亮的手臂,艰难地下山。下山后,一名亲卫脱离大队,朝着远处而去。

  刘禅翻身骑上战马,说道:“相父今命文长撤军,不知将往何处?”

  诸葛亮轻抖缰绳,沉吟少许,说道:“臣以为我军可退守眉县附近以及五丈原,以御贼军。待冬后,寻拟战机,求破敌之策。”

  诸葛亮的想法其实就是通过拉长魏军的战线,等到合适之机,找到破敌之策。毕竟曹魏有三万中军主力驰援关中,硬碰硬的话对于目前陷入弱势的汉军并非是一个好消息。

  大汉还需避其锋芒,坚守不出,依仗司马懿修建好的成国渠就地军屯,深垒固守,以耗其士气,待良机的出现,一招制敌。

  刘禅沉默半响,感慨说道:“逆魏国力仍胜我大汉多也,此战魏军中军倾国而出,于我大汉而言,甚是艰难。朕以为可找外援御敌,如遣使东吴,晓以利弊,令其出兵。”

  诸葛亮轻踢马腹,笑道:“无需如此,今岁东吴攻占江夏,已得其利。东吴知道曹叡大军屯住关中,无我大汉出使,东吴仍会出兵,进犯逆魏。”

  “相父所言有理!”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