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9章 挟持孙权?_三国:汉中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吹拂将廖立的衣袍吹鼓,廖立迎着风,说道:“臣以为东里雄之言不可取也。大汉关中未下,逆魏国力尚在,不可轻与东吴开战。按东里雄所言,擒下孙权,以威胁东吴割土,大汉或进取荆州。”

  “若孙权效仿楚怀王,誓死不行辱国之事何如?要知孙权之子孙登,贤德仁爱。孙权深爱之,以周瑜之女为其妻,命诸葛恪为伴,使陆逊辅之。孙权一旦被我大汉扣留,孙登必然称帝,届时我大汉进退两难也!”

  刘禅微微点头,毕竟后世大明叫门天子朱祁镇战败被俘,大明将帅不也没有献城,而是立他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在于谦的带领下继续与瓦剌抗争。

  现在东吴的贤臣众多,陆逊、朱然、全琮、吕岱、步骘等人皆不逊色明朝那时,想要趁机攻克荆州何其难也!

  “陛下安康!”

  费祎亦是打理完毕,走出船舱,向刘禅行礼道。

  “文伟啊!免礼。”

  刘禅望去见是费祎,招呼说道:“文伟来得正巧,且先看看此疏。以为如何?”

  费祎好奇地拿过奏疏,看了半响后,沉吟说道:“启禀陛下,挟持孙权,臣以为不可。此次虽是我大汉选址定会盟之事,但孙权此次不可能无备,我大汉一击不成,势必与吴交恨,以孙权心性必然派兵攻打大汉。”

  “贼子曹叡定不会似曹丕之时,坐山观虎斗,将会命人进犯我大汉,夺我大汉凉、秦二州,以报往日之仇。臣以为东里雄所上之疏居心叵测,因命人监视东里雄,察其是否为逆魏奸细。”

  “逆魏奸细?”刘禅反问道。

  “正是!陛下不可忘去岁东吴隐蕃案。隐蕃从青州投奔东吴,亦是自荐于孙权。后因战事之故,隐蕃欲通风报信,被吴人所察。今东里雄从徐州之地,以数千里之遥投奔我大汉,数次挑拨我大汉与东吴盟约,似为逆魏谋利,故不可不察。”

  230年,北海人隐蕃入吴,因受孙权喜爱,将其视为淮泗集团之人,将其升为廷尉监。交结各类名士,如荆州豪族、吴郡豪族,如廷尉郝普、将军朱据赞其为王佐之才;全琮倾心敬待。

  231年,因孙布诈降王凌,隐蕃不得已提前行动,导致东窗事发。事后廷尉郝普被逼自尽,朱据遭到禁锢,全琮因娶孙鲁班,侥幸脱罪。

  当听闻隐蕃案后,刘禅不由联想到影响蜀汉命运的郭循案,降人郭循刺杀眼前的费祎,致使蜀汉政局彻底混乱。

  东里雄为间谍之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况且其经常上疏挑拨汉吴关系,好让大汉将目光放在东吴身上,不得不让人生疑啊。

  刘禅抿着嘴唇,在甲板上来回踱步,许久之后,说道:“文伟之言,不无道理。只是以隐蕃与上奏攻荆州之事,将其视为奸细,恐为不妥。况且国内归义者众多,处置不当将生风波。”

  大汉国内,原曹魏降人不少,如秦州长史游楚、凉州司马姜维、各地郡守如尹赏、梁绪等人,还未归降的安定人胡遵。如果处置不当,地方上肯定会产生风波。

  顿了顿,刘禅继续说道:“但其为奸细亦不能不防,故此人不可留任成都,需将其外任,远离中原方可。若数年之内,东里雄勤勉治政,无行奸佞之为,方可勉强信之。”

  外任地方官,可以将东里雄的影响降到最低,如果东里雄在地方上,行不轨之事,亦可将其以治政之失治罪,届时案件的性质就不是间谍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陛下圣明!”费祎称赞道。

  刘禅摆了摆手,吩咐说道:“此事交予文伟,让上丞相安排东里雄于南中任职。同时让潘御史严查与东里雄来往之人,切记不可大张声势,一切暗中进行。至于挟持孙权一事,不可再提!”

  “诺!”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