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2章 迁民(中)_三国:汉中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被东吴打成这样真不冤。

  二人走入简陋的营帐内,覃君健勉强一笑,说道:“邓都督见笑了。”

  邓芝摆了摆手,理解说道:“无事,贵部折损严重,吴军追击之下,能有如此情形亦是不易。”

  覃君健叹了口气,精神萎靡地说道:“吴国大军在后,不知都督准备如何应对?”

  邓芝沉吟半响,自信说道:“请覃精夫放心,吴国士卒不足为惧。明日贵部便出发过武陵山,而入涪陵郡。其中河谷之中有我大汉将士驻守,抵郡之时,荆州副都督、涪陵太守王国山(王甫字)将会安顿好贵部。”

  覃君健闪烁着目光,狡狯地问道:“邓都督,不知去岁承诺是否依旧。”

  邓芝食指轻点案几许久之后,淡淡说道:“去岁诺言不变,我大汉于贵部设道,以《属国律》治之,覃精夫为道侯,大汉不收田租,只需户出布一丈。大汉可募征发士卒,用于征战,但亦有恩赐。”

  这个条件基本是在大汉内部设立属邦,大汉不直辖酉溪蛮,而是通过管辖覃君健来治理酉溪蛮,所给赏赐不得不说丰厚。

  毕竟东吴是准备将五溪蛮俘虏编入军户,而作为精夫的覃君健将要权利尽失,是故面对大汉的诱人的条件,自然是答应。

  至于用《属国律》治之,其中猫腻颇多,大汉虽不直辖酉溪蛮,却可以用各种权限介入道中政务。其中最关键一条便是,无论是邦女还是邦男与汉人结合,其产下子嗣必为汉子。

  益州巴地诸多大姓往上追溯其先人大部分为少民,基本就是部落中权势者与汉女结合生下汉子,汉子脱离部落户籍,进入汉籍之中,就地成为大姓。

  如:巴地句氏或是如此,句扶先人为賨人部落中权势者,娶汉女,其子入汉籍。通过数十年汉化,传至句扶时,已完全为汉人。

  顿了顿,邓芝看着覃君健,说道:“此言前提,覃精夫必须助大汉将辰溪蛮也迁民入汉。”

  覃君健大喜过望,拱手说道:“请邓都督放心,君健必竭尽全力而助大汉。”

  辰溪在酉水下方,居武陵西南角。辰溪蛮乃五蛮之一,居辰溪之中,乃是辰溪蛮夷中的大部。离邓芝等人距离不远,相比于正受追杀的酉溪蛮及其它蛮夷,辰溪蛮无疑是幸运的。偏居西南角的他们,所部受到侵害较少。

  不过面对吕岱、步骘南北夹击,逐渐逼近武陵内部,辰溪蛮也抗不住。面对大汉的援手,辰溪蛮也接受,只是还有些犹豫,不似酉溪蛮坚定。

  邓芝微微一笑,心里却是盘算着辰溪蛮人口数量。

  相比于其他四条河水的部落,辰溪是沅溪的支流,故居住此地的人口最少。据覃君健所说,其部人口在二万人上下,可战之士在五千左右,但随着数次兵败,可战之士恐不足五千。

  如果能将此二部溪蛮迁入大汉,可得三万余口蛮人,足可充大汉人口。

  收敛心神,邓芝目光落在覃君健身上,说道:“覃精夫遣使让辰溪蛮向武陵山撤去,山谷我大汉有士卒接应。至于贵部明日起程即可,我部拨五百士卒为护卫。本督率士卒殿后,望覃精夫领千人共留下协助。”

  邓芝留了一手,为防止覃君健反悔,将让他留下协助自己。

  “诺,听从都督规划安排!”覃君健自然知晓,但也不反对。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