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 160章 荏苒_从农家子开始的古代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王安何去何从,王氏族内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王氏虽是世家大族,树大根深,实力雄厚,但也只限于齐鲁之地,若是出了齐鲁,那就不一样了。

  王氏一族中有不少入仕为官的,但现如今还在东京的却只有王安和他的一位族叔。

  如今王安考了状元,在翰林院里头也颇受赏识,自然要帮家族出力。

  而且王安的那位族叔,也不过只是在鸿胪寺里头做个正五品的少卿,若论官阶的话,只和徐章相当,不过手中却握有实权,说话还是挺有分量的。

  而且鸿胪寺少卿和徐章的兵部员外郎可完全不同,差距就像是殿试的一甲和寻常二甲之间的区别。

  不,员外郎连二甲也算不上,顶天了算个三甲,就是个闲差。

  最后王安还是太常寺里头谋了个寺丞的缺,管着祭祀之类的差事。

  如今钱大学士做了副相,翰林院之中那些和钱大学士关系不错的官员也纷纷得了提拔。

  不论是想要继续呆在翰林院的,还是去其他的各部衙门的,直接全部擢升提拔自然不可能,但放到某些官阶不高,但作用却极大的位置还是可以的。

  日后再另行提拔擢升,也不是什么事儿。

  还没到三年一度的吏部考核,因着此事,朝廷各司各衙却都经历了一次不小的人员变动。

  时间越往后推移,朝堂的局势也越来越微妙。

  入冬的时候,官家不甚得了一场小病,这下可把满朝文武都给吓了一大跳,生怕官家就这么一病不起,撒手而去。

  官家的年纪越来越大,精力也不如从前了,可储君之位却依旧空悬,朝堂之中,文武百官们的心思也逐愈发浮动。

  如果说之前倒向兖王和邕王二人的还都是些品阶不高的小官。

  可嘉佑帝这一病,却生生把此事往前推了一大步,不少担任要职的官员也开始提前站队了。

  朝堂之中,催促嘉佑帝早立储君的呼声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甚至已经有不少朝臣开始光明正大的倒向呼声最高的兖王和邕王。

  朝中势力逐渐演变为三系。

  兖王和邕王分别代表各自的一系,麾下的朝臣越聚越多,不过他们的势力虽然日渐壮大,却一直隐忍未发,始终不曾大肆插手朝政,生怕引起嘉佑帝的反感,从而绝了成为储君的道路。

  毕竟如今嘉佑帝正值春秋鼎盛,虽储君未立,可朝政大权却集于嘉佑帝一人之身,兖王和邕王虽有心相争,但争的也是储君之位,而非皇帝尊位。

  两个王爷虽然呼声最高,但手中无兵无权,自然不敢造次。

  徐章的日子也过得悠闲,如今他勉强也能算是个新贵,虽只是个正五品,却时常被官家召见,于御书房之中问策。

  若只是如此的话,只怕兖王和邕王早就派人上门拉拢了。

  可偏偏徐章的身上还有个殿前司步军都虞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