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唐代雕塑,史上最高峰_我的系统不正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这些石雕多数出土于墙体的倒塌石块内,部分镶嵌在墙面。

  石雕的雕刻内容大致可分为神面、人面、神兽、动物和符号五类,其中神面石雕体量最大。

  少量立柱型石雕,为两面对称的神人形象,其中一件椭圆形柱体立于夹道正中的地面之上,高度近1米。

  立柱型石雕,或已具备图腾柱性质。

  目前确定这些应该为夏朝时期我国的图腾,历史要早于我国的龙文化。

  初步猜测为先民时期构想中的神人,石雕神人上,额头,鼻子,眼睛,嘴巴,下方的胡须皆为抽闲人物形态。

  测年数据显示,这批石雕的年代,应不晚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

  这些石雕也为皇城台,在石峁城址内的核心地位,奠定了极其重要的物质基础。

  它们应与石峁遗址发现的“藏玉于墙”,和用人头奠基,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

  古人对于石有着强烈的敬畏感,甚至古人认为石头中蕴含生命。

  通过加工出这些雕刻,让神的形态呈现出来,这就是最早的我国石雕文化的来源。

  目前考古还在继续,未来发现何种石雕尚不得知,希望更多的元素会被发现,让我国文明艺术得以形成完美的闭合。

  从这一次的考古发掘,已经确定夏代的石雕艺术,而到了商代,石雕艺术更加辉煌。

  继二里头文化之后,是二里冈文化,代表商代中期的遗存。

  这时的石器生产仍占重要地位,当时盛行各种陶塑制品,却罕见引人注目的石雕作品。

  直到殷墟文化时期,进入我国青铜时代的鼎盛阶段,石雕艺术又重新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晚商著名的人物雕像,还有出自安阳侯家庄1004号大墓的臼石人残像,殷墟妇好墓的376号石人。

  这些人物刻画细致,服饰发式清晰可辨,是古代雕刻家对社会生活的直接表现,从而为后人留下了可供观摩的范本。

  商代社会中盛行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动物也是时人崇拜的神灵。

  因而石雕艺术家,尤其善于表现形形色色的动物世界。

  大型的动物石雕,多见于王都安阳殷。

  侯家庄出土的石鸭,造型粗重,周身有线刻纹饰,是一种不拘泥原形的再创造。

  其尖喙和突目,勾活了猛禽的本质特征和凶狠的个性。

  其余细部皆被略去,其下双足粗细不一,是为了支撑平衡,也避免了单调感。

  其身上的羽毛和双翼,则用线刻纹表示。

  这种于圆雕造型中融入图案装饰的手法,是商代雕塑区别于史前雕塑而形成独自风格的显著特点。

  接下来,石雕的盛世出现在唐代。

  唐代的雕塑是我国雕塑史的最高峰,仍分为陵墓石雕和佛教石雕两大类。

  唐代佛教雕塑,仍以石窟造像为主,此外还保存下来少数平原佛寺彩塑和小型佛像。

  唐代造像以奉先寺造像为代表,雄伟壮观,丰满圆润。

  这有力地体现了大唐风格的特征,其中又以敦煌彩塑为主体和精华。

  其数量之多,内容相当丰富,艺术水平达到很高的程度,是历代造像所无法比拟的。

  唐代的造像已经成为独立的圆雕,多为群像,中间坐佛,两旁弟子菩萨。

  天王、力士遥相呼应。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