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重获新生_我的系统不正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制瓷所需要的泥料,都是山上运下来的,这个材料价格并不高,这是龙泉的自然资源。

  山上运下来的泥土,并不是这样就可以用的,要经过清洗。

  这个清洗过程,无非就是过滤掉其中的杂质。

  为了减少其中铁含量,都要用大磁铁来吸掉颗粒状的铁质;

  釉是紫金土自然发色,现在很纯正的紫金土已经很少了。

  有了合格的泥土,制作了合格的素胚,就可以开始进窑烧制第一次。

  将木柴备好,点燃窑火,一时烟雾蒸腾。

  已经建起来一年多的窑炉,远望似一条长龙,因此古窑又称“龙窑”。

  就是这种柴窑,传承着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方法。

  陈文哲现在用的这座窑口,是经过他的设计之后,复制出来的古龙。

  在古代,这种窑口之内的窑火不断的话,每年才能两烧。

  所以,古代的柴窑烧制成本,才会那么高。

  当然,到了清代,特别是清咸丰元年,这种龙窑已经发展的很完善,最主要的是一次烧制数量很大。

  在那个时期,一座龙窑有可能朝三十多米,共分二十多个室,一次可烧1万余件。

  高岭土经粉碎淘洗之后,练泥成型,再历修坯、装饰、素烧、上釉等多道工序,方可放入匣钵中装窑。

  在龙窑内,用木柴烧足一天一夜后再冷却三天三夜,才能大功告成。

  烧窑时,匠人一刻也不能松懈。

  他们要和窑工们一起,昼夜守在龙窑两边,观察火焰的颜色,并通过每室两边的投柴孔增补柴火。

  直到温度达到1300摄氏度——那是烧出上好青釉色的温度。

  得益于龙泉得天独厚的矿石和高岭土,才能烧制出龙泉青瓷那温润如玉的手感。

  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原料之外,火候的把控更为重要。

  特别是温度,控温稍有不慎,便会变形和产生色差。

  即便经验老到,时时刻刻蹲守在窑前,最终的成品率依旧不过1/10。

  这是土与火的结合,人工很难掌控,所以好作品可遇而不可求。

  当然,话虽如此,陈文哲依然坚持传承古法烧制技艺。

  千余年的烧制过程中,龙泉窑形成了以哥窑和弟窑为代表的窑址。

  出现于南宋的黑胎厚釉开片瓷器,产自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

  白胎厚釉,釉色青碧柔和的则出自弟窑。

  其中,粉青和梅子青是传统青瓷釉色之美的代表。

  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这就是最顶级龙泉青瓷的经典特征。

  在龙泉,青瓷是艺术品,也是日用品。

  千百年来,青瓷器皿的光彩,不仅收藏在博物馆里,陈列在西街的店铺中,也在装点着普通人家的茶几、餐桌、阳台。

  釉色,是青瓷之魂。

  好的釉色配方,需要数百次试验才能成功。

  因此,古代匠人们的制釉配方往往师徒相传,秘而不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