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六百六十章不可或缺之品_我的系统不正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件,其中一件截颈。

  柳叶瓶,是清代康熙景镇官窑创制的特有瓶式。

  其特点是:侈口,细颈,丰肩,肩下削瘦至足,足内凹,器身细长如柳叶,故名。

  因造型曲折优雅,婀娜多姿,如亭亭玉立的美人,故又被誉为“美人肩”,是珍贵的宫廷摆件。

  再就是来服瓶,大都会藏康熙“豇豆红”来服瓶有2件。

  可喜的是国内故宫也藏有一件,这种瓶子撇口,长颈,宽肩,长腹,浅圈足。

  】

  外壁施豇豆红釉,通体素净,仅于颈部饰数道凸弦纹,起弦之处因釉层较薄可见白胎。

  内壁施透明釉,微泛绿色。

  外底施白釉,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豇豆红釉器外壁的铜红釉,是分几次吹釉然后高温烧成的。

  由于釉中含有微量铜的成份,在烧成过程中会造成氧化而产生绿色的斑点,俗称苔点,掺杂在红釉色中相映成趣。

  康熙朝创新的来服瓶中,以豇豆红釉为最佳。

  此瓶釉色匀净典雅,只在口部呈现绿斑点点,惹人喜爱。

  还有太白尊,大都会藏康熙“豇豆红”太白尊有22件。

  其中5件截口,改制成水注,不排除是完整件,就是水注造型。

  其他还有三种,像是镗锣洗。

  大都会藏康熙“豇豆红”镗锣洗有7件,其中1件有大冲,一件釉表有开片。

  镗锣洗器型外观小巧,釉色可人,有“润透霁砂釉,作绘始朱明”之美誉。

  一般都被作为康熙帝桉头御用之物,民间难觅。

  目前传世品,皆为赏赐及宫廷流出。

  后晚清及民国,都曾大量彷制。

  但无论造型和呈色,都无法与康熙原器相比。

  大都会还藏有康熙“豇豆红”印泥盒有18件。

  印泥盒,亦称印奁,为盛放印泥的文房用品,多为扁圆形。

  形制较小,有瓷、铜、玛瑙、玉等。

  以瓷质为最佳,前人有“印色池,惟瓷器最宜”的说法。

  最后是苹果尊,大都会藏“豇豆红”苹果尊非康熙本朝,而是19世纪的彷品。

  苹果尊口沿内凹,圈足,鼓腹,由于形似苹果,所以叫苹果尊。

  苹果尊是清代康熙年间经典型器之一,属于康熙窑创新的文房用具。

  像是这样的彷品,在国外的各大博物馆中更多。

  稍微好一点的属于民窑系统,像是碗,大都会藏康熙“豇豆红”碗仅一只。

  这只碗的底署“大清康熙年制”本朝款。

  这种作品,应该在官窑系统之外。

  但就收藏价值而论,却比“八大码”中的五式更为珍贵。

  “豇豆红”碗存世量少,器型有小式墩碗、小式撇口碗、大式墩碗和大式撇口碗四式。

  小式墩碗藏于大维德基金会,底署“大明宣德年制”寄托款。

  大式墩碗亦十分罕见,目前已知的一件,底署“大清康熙年制”本朝款,展于“延薰秀色——康熙磁器与宫廷艺术珍品特展”。

  所以越是好的东西,彷品就越多,特别是民国时期彷的作品,更加难以辨认。

  当然,对于陈文哲这种高手来说,鉴定这些作品自然没有问题。

  其中还是有一点小技巧的,而这是来自他的制瓷技术。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红釉瓷,关于它的真假鉴定,都有几个简单的小技巧。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