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瓷、色、画三绝_我的系统不正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压手杯为永乐朝特有之器物,因其烧造量小,工艺复杂,逾十年到了成化时期,已成为极其难以得到的名贵之物。

  这样珍贵的瓷器流到国外,一般认为系官方赏赐赠送所致,民间贩卖的可能性很小。

  因而把这批瓷器,看成是郑和带出并非毫无道理。

  因此无论这种青料产于何地,“苏麻离青”是郑和下西洋,从东南亚地区引进的,已成公认的事实。

  虽然有很多专业人士,都认为元代的青花钴料就是苏麻离青。

  但是,后来很多研究所,针对元青花和明代永宣时期的青花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的钴料含有的元素,明显不同。

  当然,陈文哲不是为了研究学术问题,他就是单纯的想要找出,彷制永宣青花最合适的配料,特别是苏麻离青料。

  因为这种青料,到明中晚期已经没有了。

  这从成化以后的瓷器绘画,没有用苏麻离青绘制的这一点,可以印证。

  也就是说,成华时期还是有的。

  既然有这种精品青料,那么彷制效果就一定要达到。

  这也怪不得他精益求精,因为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生产的鼎盛时期。

  在这一时期,有所谓“诸料悉精,青花最贵”的说法。

  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

  永乐和宣德所制青花瓷,制作年代贴近,工艺方法因袭,颇多相似之处,因而仅能从比较中加以区别。

  永乐早期的官窑青花瓷,在使用国产料时,与洪武官窑青花瓷是难以区别的。

  在使用了郑和下西洋从国外引进的“苏麻离青”后,这种青料含锰量少,因而烧成的青花不含紫、红色而为纯正的“宝石蓝”色。

  同时由于这种青料含铁量高,因而烧成往往有下凹的黑铁斑。

  永乐时期的青花瓷,瓷质洁白细腻,釉色深蓝中带黑。

  所用釉料富于发散性,烧成后青料渗透胎骨,生动灵活,不露丝毫笔痕,有的如纸上泼墨,画意极浓。

  宣德青花瓷胎,用麻仓土,洁白细腻,青花原料,使用了“苏麻离青”。

  这种青料,发色清晰鲜丽,色性稳定,散晕在瓷器胎釉之间,青翠明艳,淋漓尽致。

  如用料偏浓,则墨势浑然而庄重;

  如用料偏澹,则色泽鲜浅而雅致。

  更主要的是,绘瓷艺人们吸取了前期的制作经验,能纯熟地掌握青料的性能和绘瓷技艺。

  这一时期的瓷器纹饰,下笔奔放,浓澹适中,层次清晰。

  《陶雅》载:“宣窑青花为明窑极盛时代杰出产品,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堪称瓷、色、画三绝。”

  这种特征,以故宫藏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最具代表性。

  其主要发色特征是:发色蓝艳,晶莹亮丽,仿佛镶嵌于釉下的蓝宝石,熠熠闪光,并呈现出明显的紫罗兰色;

  凝聚处有明显的浓黑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