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不为人知的古代高科技_我的系统不正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过缺少了民族自信。

  原来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就让我们视若无物,有目如盲的看不见了。

  其他古代科技,陈文哲还不敢说,但是在建筑设计之上,国内可以傲视世界的设计,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比如陈文哲小时候学习过的一片课文--赵州桥。

  上千年的历史,让这座石拱桥一直完好无损的给人类做着贡献。

  赵州桥准确地向我们介绍了,这座神奇的古桥。

  为我们打开了,对古代桥梁建设认知的大门。

  与古代建筑一样,虽然如今现代化的写字楼林立,但总是代替不了古建筑在我们心中的位置。

  桥梁也是这样,新修建的大桥,在横跨长度以及建造环境方面,都有很大突破,但也替代不了古桥独具的韵味。

  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找不出一座比它年代更为久远的石拱桥。

  这都主要得益于,古人在建造这座石桥时,所投入的智慧与汗水。

  尽管历经了如此长时间的风吹雨打,甚至有地震、洪水以及战乱炮火的影响,都没有击垮它,依旧屹立于洨河上不倒。

  其实,很多古建筑都是这样,像矗立在长江中的观音阁,被江水浸泡、冲刷多年,也丝毫未曾动摇。

  可是,屹立千年不倒,却在60年前彻底“消失”了,这就是赵州桥的悲剧。

  最后一次修缮是在1955年开始,直到1958年竣工。

  这一次是赵州桥第八次被修缮,同样也是最为全面的一次修整。

  古桥只保留了极少部分,其余全部被钢筋混凝土盖板代替。

  不过因为在结构与样式上依旧彷照旧桥,所以赵州桥虽然外表上没有太大变化,但实则已与一座新桥无异。

  由于重修过后缺少之前的古韵,有一部分人觉得新桥,并不能代替那座保留了千年的古桥,并且对此提出了质疑;

  不过,也有人们认为,虽然赵州桥换了一幅新的面孔,但并不影响它在自己心中的地位与形象。

  更为重要的是,这座桥梁带给大家的是,古人高超的建筑技艺与建筑智慧,是我们古代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成就。

  那么只留下了一个外表的赵州桥,还是那座历经千年洪水冲刷而不倒的赵州桥吗?

  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还能支撑一千年的风霜雨雪吗?

  看看现代城市的设计,每次下雨都内涝严重,我们还能有点信心吗?

  幸亏船型古屋这片古建筑,没有人想着重新修复。

  而保存下来的这片古宅庭院,最重要的功能,其实就是住着舒服,因为到现在,它还一直是村里夏季的最佳纳凉地点。

  在夏天最热的时候,古宅内的温度最高也没有超过27度,和开着空调的房间差不多。

  因为古宅内无论是房间,还是庭院,建筑造型都是呈竖立的长方形状。

  有如烟囱的原理一样,让这种结构加速了空气的流动。

  更奇怪的是,古宅房间内一年四季不见蚊虫,尽管紧紧围绕在古宅墙外的,就是蚊虫肆虐的猪栏和水田。

  这么一座象征着家族基业的巨型豪宅,如今却成了无主之宅。

  洲湖村的历史上,也鲜有达官贵人的记载。

  这座建在小山村里的豪华大宅,到底是谁的功业,它背后又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不仅如此,这座豪宅还有着诸多不同寻常之处。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