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元玉带,清如意_我的系统不正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教流传之三吉神中的禄神,手捧如意寓意高官厚禄。

  《史记·天官书》说:曰文昌宫:一曰是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

  司禄,即职司功名利禄的禄星。

  隋唐科举制度产生之后,禄星遂成为士人命运的主宰神,天下士人莫不对之顶礼膜拜。

  如意底部浅浮凋一身矮之仙人立于松下,披长发,着长袍,笑意晏晏,双手伸向面前之锦鸡欲抱之,取意抱吉。

  福星起源甚早,据说唐代道州出侏儒,历年选送朝廷为玩物。

  唐德宗时道州刺史阳城上任后,即废此例,并拒绝皇帝征选侏儒的要求,州人感其恩德,逐祀为福神。

  福的含义十分广泛,包容了世俗生活中一切美好的愿望与目标。

  华夏人所谓吉祥,多指福而言;

  因此,吉祥又可以释为福:《字林》说:祯祥也,福也。

  《风角占》说:福先见曰祥。

  如意是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对象,以名称讨喜而受人欢迎,嵴背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可如人意,因而得名。

  这东西又称握君、执友或谈柄,梵语是阿那律的意译。

  如意首形状如心、如云、如芝,长柄宛曲,一柄在握,赏心悦目。

  处处座之旁,率陈如意常,这是乾隆皇帝当年所作诗句。

  清代如意基本摆脱了实用用途,逐渐转向为一种艺术陈设品,成为一种象征祥瑞的器物。

  以示吉祥、顺心,承载祈福纳祥等美好愿望。

  成为朝贺、祝寿、喜庆时不可或缺之物。

  皇帝登基、大婚,元旦、万寿等节庆之日,天下最华美精致的如意纷纷贡入宫廷,以取兆吉祥。

  时有“椒戚都趋珠宝市,一时如意价连城”的诗句。

  宫禁之内,宝座、卧榻、桉头等方方面面都少不了如意的形影,凸显了其陈设珍玩的价值。

  如英伦使节马戈尔尼,当年在《乾隆英使觐见记》中即载:所经各宫或各屋,必有一宝座,宝座之旁,必有一如意。

  至雍正一朝、寓意随心所欲的如意传统再度盛行。

  雍正本人亦极好如意、并喜作呈递和馈赠之品,从此遂成常见的御制器物。

  因选材用料上享有莫大自由度、艺匠往往可任意发挥其无尽创意构思。

  他们将各种吉祥瑞意,以万千多变之造型饰样呈现。

  观诸清宫旧藏的宫廷书画中,我们亦不难发现如意被持于帝王手中的图像。

  雍乾父子均曾以手持如意之姿,现于画像。

  如现藏故宫博物院的《胤禛行乐图》轴、雍正妃《行乐图》轴、《乾隆帝观孔雀开屏图》横轴、郎世宁所绘的《弘历古装行乐图》页等就是最佳例证。

  这柄如意,造型雍容端庄,曲线婉转流畅,结构严谨和谐,背部亦打洼,工艺难度颇高。

  看器型为典型乾隆宫廷式样,更加诸福、禄、寿这三位仙人携吉,愈发令人宝爱。

  所以说,相比历史上的无数无数玉如意,陈文哲手中的这件玉如意十分平常。

  但是,单纯的以价值来说,这柄玉如意却并不平常,甚至可以说十分珍贵。

  可惜,相比其他时期的玉器,元代的玉器数量还是太少,就像这么一件精品玉如意,就不是元代的,而是清代康熙时期的。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