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墨分五色_我的系统不正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民窑能够使用被称为“御土”、“官土”的高质量的高岭土,来烧制瓷器,这就可以证明,当时的政府为了出口,已经开禁了“御土”的使用。

  对于我国瓷器考古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发现。

  康、雍时期的青花瓷器,为中我国瓷器艺术的顶峰之作。

  特别是景镇的瓷器,有“景镇外无青花”的说法,又证明着景镇青花瓷的至尊地位。

  当然,文物精美固然令人欣喜,如何保护这些出水的瓷器,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相对金属、竹木等材质的文物,瓷器的保护要容易得多。

  不过经过300多年海水浸泡的瓷器,一样面临着种种危险。

  所以,不是挖掘出来,就完事了,之后还需要保养。

  按照程序,每打捞上一筐瓷器,队员都会立刻用淡水中浸泡,以使文物脱盐。

  这是一份看似简单,却难以做到最好的工作。

  幸亏陈文哲懂行,在他的指导之下,所有工作有条不絮的进行。

  要不然,本来挖掘出一大批保存完好,十分漂亮,有着很高价值的古瓷器,可因为不懂的养护,很快就釉彩剥落,变得破破烂烂,那不是太过可惜了吗?

  这些瓷器表面上看瓷器光洁如新,似乎没有受到什么腐蚀。

  其实盐分会一直渗透到瓷器里面去,甚至穿过釉彩进入瓷胎。

  要做到彻底的脱盐,就需要把这些瓷器,在淡水浸泡数月之久,这一过程看起来难以实现。

  以瓷器数量,在海上,特别是在轮船之上,到哪里找那么大的水池,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个问题。

  如果脱盐不净,瓷器会渐渐损坏。

  比如在著名的“南海一号”沉船出水的文物中,已经有部分瓷器,因为盐分外渗,出现了釉层凸起的问题。

  打捞结束,陈文哲梳理整个打捞过程。

  沉船遗址所在海域,水深13—15米,海底为含沙淤泥土质。

  这条船为康熙中期的一条中型海船,残长13.5米,残宽3米,残高1米。

  由此可推测此船原长18—20米,宽5米。

  此船残存16个舱位,但多数隔舱板已损坏。

  除东部船头三个舱位较窄外,宽度30—60厘米,其他舱位一般宽度为90厘米。

  只有东六舱稍宽一些,为134厘米,西四舱最宽,为178厘米。

  在船的西南部,发现一根圆木,出露长度为250厘米,周长77厘米,宽22厘米,高26厘米。

  剖面呈“凸”字形,基本可定为龙骨。

  通过这些细节,陈文哲可以完整回溯出这条船从开始修建,到一直沉没的整個过程。

  很多重要的信息,就是通过整条船中,一些重要部位,回溯出来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得到了很多信息,特别是这条船从下水之后,经常跑得航线。

  只要了解南太平洋上古代海上丝绸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