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六回 江南场中风云涌,琏爷奉旨下江都_红楼公子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话说大朝会上,贾琏正依柱听风,正听得江南巡抚洛秉钧述职言事。

  一开口便是四海升平,国泰民安,纵然是有些许小患未去,也不过是疥疮之疾,在皇上的英明神武之下,必然是迎刃而解,万民得福!口中所言,尽是些言而无实的马屁话。让人一听就感觉假的很,但是没办法,这都是一贯的套路。

  各地官员,大多都是报喜不报忧,谁也不想在大朝会上,触了皇帝的霉头!下面什么情况,皇帝有锦衣卫监察天下,还是能了解到一些真实情况的。

  今年的江南道,其实并不是很太平,从三月春汛开始,两江地区连月大雨,淮河下游,水位高涨,形势危急,并不乐观。

  一不小心,河道决堤,引发洪灾,两岸的百姓,不知又有多少台要葬身鱼腹。

  贾雨村早就传信给他,今年的江南,很不太平,以至于英莲入都之事,迟迟未能成行!如今,长江之上,水盗横行,趁火打劫者,不在少数!

  一个处理不好,盘踞于民间的白莲教反贼,估计又要乘乱而起了,朝廷也是高度重视,紧急拨款,作为疏浚河道,安置灾民的专饷,一共计三百五十万两。

  钱款下拨之后,没过多久,江南的河道官员,就又上书给皇帝哭穷,加之西北正在用兵,追剿淮噶尔残部,皇十四子抚远大将军王李祯又上书要饷。

  这皇十四子与永隆帝乃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但从小并不对付,十几年前,诸子夺嫡,失败之后,远走西北,占着太上皇撑腰,十几年来,一直潜心西北,苦心经营。

  如今更是养寇佣兵,挟以自重,还动不动就叫他给钱,搞得皇帝一个头两个大。

  甚至连大朝会都不来,每年就太上皇的寿诞,回京一次,甚至有几次,皇帝都想把他扣下了。

  想想又不能轻举妄动,否则西北必定大乱!又让他回去了,这对一个帝王来说,可是天大的耻辱!

  如今又逢大朝会,这个江南巡抚,还一个劲的来忽悠他,报喜不报忧,皇帝的火气,那是蹭蹭的上冒,龙椅上的龙头扶手,都快被皇帝攥断了!

  强忍着心中杀人的冲动,耐着性子听完各地督抚的奏报。皇帝对这一竿子臣工也是基本失望了!

  一个个的给他粉饰太平,恨不得把他吹捧的比汉武唐宗还牛逼,典型的捧杀!

  到时候出了事,盖不住了,那就是:“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若不是有锦衣卫和一帮心腹干臣,那他虽然是皇帝,但也就如同前明的崇祯皇帝,成了睁眼瞎了,啥时候被人搞了,忽悠了,都还不自知!

  所以他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牢牢的将锦衣卫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而且努力培养耳目,尽量做到不偏听偏信走极端,这对一个皇帝来说,是必须具备的品质!

  万万不可因一人之言,而偏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